特别推荐:低空智联通信技术

  • 无人机辅助边缘计算的任务卸载优化方案

    刘诗豪;潘俊男;李云;

    针对云服务器与移动终端长距离场景,云服务器受地面信号阻塞和阴影影响无法向远距离设备地区提供边缘计算服务,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UAV-EC协同的边缘计算系统。为了提供高质量服务,通过优化无人机调度、UAV-EC协同的任务卸载比、无人机飞行角度和速度,以最小化处理时延和系统能耗加权为目标。由于该优化问题的非凸性、高维状态空间和连续动作空间,采用TD3算法在动态环境下获得最优计算卸载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在物联网设备计算能力限制或环境物阻碍影响系统性能场景中,提出的基于UAV-EC协同的边缘计算系统可实现总处理时延和总系统能耗最低。

    2025年01期 v.24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8K]
  • 面向低空智联通信网络的天线部署与覆盖方案

    宋燕辉;郭旭静;张思涵;

    针对低空智联通信网络,提出“近期—中期—远期”分阶段的天线部署与覆盖方案:近期采用3上4下的波束方案;中期引入曲面阵列天线;远期按空域划分,600 m以下空域和地面部署曲面阵列天线和智能反射面,600 m以上空域采用无人集群自组网,保障低空覆盖性能。

    2025年01期 v.24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6K]
  • 低空经济在城市综合治理应用场景的研究与实践

    梁群;

    低空经济融合了无人机、地理信息、通信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多种技术,它不仅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更是政府职能转型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标志。基于低空城市综合治理平台在某县级城市中的实践,构建“1+1+1+N”的服务体系,满足交通、环保、住建、应急等多场景的应用需求,提出涵盖通信网络、飞行器研制、AI识别及数据治理等方面关键技术研究,为构建立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系提供了智能化、自动化的解决方案,助力构建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的新型现代化城市。

    2025年01期 v.24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 5G技术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与应用研究

    范波勇;

    5G技术具有超高的速率、极低的时延、更可靠的传输质量、大规模的连接用户等特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智慧农业,促进农业物联网的发展。依托5G技术能够便捷高效传递各类农业信息,推动农业机械设备的智慧化,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疫情、病虫害等全方位监测,促进农业生产管理过程的智能化和虚拟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民收益,为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01期 v.24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8K]
  • 某省级广电承载网面向5G的演进策略研究

    叶杨;李扬鹏;郑冰;

    为加速某省级广电承载网的5G商用进程,确保高效稳定支持大规模5G服务,研究针对该省广电网络的现状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从技术路径选择、前传方案选择、城域网规模测算、基础资源储备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设SPN平台满足5G承载需求、综合业务接入区架构优化、机房资源储备方案等策略。研究强调,承载网的演进策略须紧跟技术趋势,兼顾网络性能、用户体验和经济效益,以实现5G技术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

    2025年01期 v.24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通信工程与系统设计

  • 基于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普通话报名微系统设计与实现

    吴金津;程玉柱;梁宇;

    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各类功能性需求显著增加,如何提高开发效率并降低开发成本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基于低代码开发平台,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普通话报名微系统。首先,介绍了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概念及其在快速构建应用程序中的优势;其次,详细分析了普通话报名微系统的设计思路,包括需求分析、功能结构设计、数据对接及流程设计;最后,阐述了通过低代码开发平台实现该系统的具体过程。

    2025年01期 v.24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能源管理与绿色通信

  • 直流侧储能技术在通信基站的应用研究

    韩建芳;

    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5G基站一年耗电量将达千亿千瓦时,由此产生约800亿元的电费成本,高昂的电费造成运维成本压力巨大。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在通信基站应用储能技术实现降本增效就成为研究的重点,文章主要从通信基站直流侧储能技术的应用条件、经济效益分析,展望了通信基站储能技术应用的广阔前景,为后续通信基站降本增效提供了技术基础。

    2025年01期 v.24 39-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人工智能技术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网络故障诊断分析方法

    熊永平;

    为提高网络故障诊断准确率,加快处理速度,设计一种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网络故障诊断分析方法。具体策略是基于对当前数据挖掘技术的分析,从诊断模型构建、数据采集与预处理、特征选择与提取、模型训练与验证四个方面展开,明确以数据挖掘为基础的网络故障诊断流程。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显著改进传统算法在吞吐量与延迟方面的表现,提升网络故障诊断的准确率和响应速度,为未来网络维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2025年01期 v.24 44-47+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 智能制造环境下瓶盖翻转机械手的可靠性与效率改进研究

    李旭斌;陈浩齐;梁季彝;

    随着智能制造的迅猛发展,作为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之一,瓶盖翻转机械手的可靠性和效率对生产线的整体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关键部件优化、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升级、故障预测和预防维护等方法,分析了瓶盖翻转机械手的现状和关键技术,并针对其在应用中的可靠性和效率问题,提出了机械手可靠性的改进方法。同时也提出效率优化方案,如动力系统优化、运动路径改进及自动化生产线整合等,以期为智能制造环境下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2025年01期 v.24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 关于运营商构建全屋智能产品交付服务体系的探讨

    皮冬娇;

    近年来,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不断推动下,服务于家庭的智能产品蓬勃发展,智能家居领域将成为运营商业务新的增长点。运营商可以利用其强大的云网资源、数据处理能力和装维队伍优势,通过规范化全屋智能产品的安装、调试和售后服务,构建起一个集成化的全屋智能产品交付服务体系,实现创新推动智能家居产业的持续发展,提高家庭宽带网、精品Wi-Fi网的使用价值。

    2025年01期 v.24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大数据与云计算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社交物联网敏感信息加密存储方法

    张梦君;

    针对传统社交物联网敏感信息加密存储方法存在的单点故障、数据篡改及隐私泄露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社交物联网敏感信息加密存储方法。首先,通过容器化处理优化节点部署,降低物联网终端资源消耗;其次,结合RSA非对称加密与区块链分布式存储,设计双重私钥机制以保障密钥安全;最后,借助区块链的并行处理能力实现敏感信息的高效存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大延迟稳定在3.2 s至3.7 s之间,较传统方法延迟降低70%以上,显著提升了加密存储效率与安全性,为社交物联网敏感信息保护提供了可靠解决方案。

    2025年01期 v.24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 基于标注与哈夫曼编码的大数据安全溯源技术研究

    李叶;

    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开放共享使得数据权属界定模糊,数据参与者的主体责任划分不明确,数据在各个共享和流转环节都面临着安全风险,数据溯源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数据溯源应统筹协调政策法律、安全管理制度、标准体系、安全技术等形成溯源框架,基于标注法的溯源易于实施和管理,但存在存储压力大的问题。根据大数据共享的特点及其安全需求,提出了数据安全溯源框架,研究了自动标注技术,以提升标注效率,探讨了通过哈夫曼编码以实现标注信息的无损压缩存储策略。

    2025年01期 v.24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2K]

复杂科学与职业教育

  • 复杂科学在职业教育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叶伟;

    全面回顾复杂科学在职业教育领域内的应用进展,并探讨如何借助复杂系统理论优化和重构职业教育体系。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线性、还原论教育理念已难以适应社会和产业的快速变化。本研究综述了复杂科学中的系统理论、混沌理论、网络理论等主要分支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职业教育系统的建模与仿真、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及产教融合等方面。研究指出,利用复杂科学方法不仅有助于揭示职业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非线性、涌现关系,而且能为构建具有适应性、预测性和生成性的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指导。最后,对现有研究中理论框架构建不足、实证研究缺乏等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旨在为未来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2025年01期 v.24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架构下职业院校产教虚拟教研室建设理论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

    姚淼;谢圣国;

    聚焦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架构下职业院校产教虚拟教研室的理论构建与实现路径,从“三融”诉求等三个角度阐述了建设职业院校产教虚拟教研室的价值意蕴,并从内涵、基本要素、理论基础等方面深入剖析职业院校产教虚拟教研室的理论构建,明确了其作为多主体参与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内涵特征与功能定位。另外还提出了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与融通枢纽四个维度的实现路径。研究表明,职业院校产教虚拟教研室是实现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化运行的重要保障,对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1期 v.24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 职业院校开展非学历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改进建议

    万真;高姗;杨婧;潘芷涵;

    开展非学历教育既是职业院校落实“育训并举”法定职责的主要途径,又是构建技能型社会的重要任务,实施非学历教育意义深远。研究通过对G省职业院校2022年开展非学历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对职业院校非学历教育基本情况、办学举措、困难挑战进行调研。研究显示,大多数职业院校能够履行法定职责,积极开展非学历教育,并从体制机制、办学能力、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不断发展。然而,在举办非学历教育的过程中,职业院校也面临着内生动力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与社会环境挑战大、缺少政策依据、内涵式发展不足等原因有关。为促进职业院校开展非学历教育,应该从部门协同、政策指引、品牌建设、学培融合等方面加强对职业院校的指导。

    2025年01期 v.24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

  •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信息通信类“金课”建设策略

    王韵;李聪;

    高职信息通信类“金课”建设是推进“三教”改革的关键环节。针对当前存在的双师力量薄弱、技能更新滞后,教材时效性不强和可读性不足,以及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活力等问题,研究依托产教融合共同体平台,提升双师能力水平,深度融合教材与数字化资源,增强教师数字素养,以推进“金课”建设,落实“三教”改革目标,为高职信息通信类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2025年01期 v.24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 高职人工智能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保障条件的研究与实践

    许彪;刘奕;张群慧;

    本研究探讨了高职人工智能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保障条件,以S学院为例,分析了政策与制度、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及实践教学等方面的保障措施。通过构建“共建共享,多元诊断,分类评价”的保障机制,引进高水平教师,优化教学资源,搭建数字化实训平台,形成了一套高效可行的保障体系。该体系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还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为其他高职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025年01期 v.24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的新型活页式教材开发的研究综述

    张玲;刘向红;廖亦凡;刘帅;

    为全面了解新型活页式教材的研究态势,此次文献计量分析基于CiteSpace可视化文献计量工具对有关新型活页式教材研究的349篇文献从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发文量变化趋势、关键词时间线以及发文机构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以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研究趋势。结果表明,新型活页式教材关注的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内涵特征”“开发路径”“教材设计”和“教材改革”,且目前仍处于研究的快速发展期,其高质量开发还有待企业技术专家、校企合作的企业老师、出版社技术人员作为教研教改及开发人员深入合作与参与。未来新型活页式教材的研究趋势将变革纸质化活页式教材的物理形态,创新融合人工智能领域新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的活页式一体化教材,致力于使新型活页式教材的学习资源系统化、学习内容逻辑显性化、资源服务个性化。

    2025年01期 v.24 98-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2K]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管理会计的数字化转型研究

    张冬平;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管理会计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分析了其对管理会计的影响,提出了数据驱动决策、智能化管理、协同实施和动态调整等转型机制。通过构建数据基础设施、提升管理会计适应性、促进业务融合、培养专业人才和优化会计体系等策略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持续稳健的发展。

    2025年01期 v.24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 基于工业应用的校企共建课程开发与实践——以高职“机器视觉技术应用”课程为例

    丁怡宁;李坤;沈洁;

    紧密结合智能制造工业应用的实际需求,以“机器视觉技术应用”课程为例,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机器视觉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依托实验室架构教学实践平台的具体实例,介绍了以项目式教学为核心的课程教学设计及资源库建设情况,展示了校企共建课程培养机器视觉技术人才实践过程中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2025年01期 v.24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0K]

德育思政与职业素养

  • 职业院校“职业伦理教育”课程的创建研究

    郭素森;张成宽;宋瑞玲;

    新的时代背景下,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潮对职业院校德育建设产生巨大冲击。针对职业院校德育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单一、职业导向缺位、在校生职业价值导向偏离等问题,以本然、应然、实然3个维度下目的、潜能、理性等12个核心品质为基本架构,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评价创新方面创建符合新时代特征的职业院校“职业伦理教育”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伦理意识。

    2025年01期 v.24 117-12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策略

    张耀辉;陈璐;

    文章探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策略及其实施效果。首先分析了教育数字化对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提出的新要求,并指出当前高职教师在数字技能、教学资源应用及教学理念更新方面存在的问题。随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提升策略,包括政策引导、数字资源优化、校企合作、个人学习计划制定,并强调了多方协同、持续评估和差异化培训的重要性。通过对策略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反思,发现教师数字技能和教学资源应用能力有所提升,但也存在高级技能掌握不足等问题。最后,文章提出未来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完善培训内容和评估机制,以持续提升高职教师数字素养,推动教育数字化发展。

    2025年01期 v.24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内涵和功能研究

    邬移生;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是教材话语和教学话语的有机统一。从话语指向的对象来看,这一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核心要素:话语主体(教师和学生)、话语客体(教学内容)、话语载体(教学方法和媒介)以及话语环境(教学情境和社会背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认同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认同)、维护功能(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以及导向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旨在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思想认同和政治素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2025年01期 v.24 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2K]

  • 赓续初心,共筑未来

    谢圣国;

    <正>当新一期《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带着油墨清香呈现在您面前时,我们的学术园地已悄然完成了一次重要蜕变。作为这份刊物的守护者,我们怀着对学术的敬畏、对教育的深情,向始终关心支持学报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谢意。值此改版之际,愿以三个关键词与诸位共话发展:初心、融合、使命。赓续初心:学术为舟,载梦前行自2002年创刊以来,《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已走过了二十余载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一颗学术种子,逐渐成长为如今在全国同类学报中具有较大影响的重要学术平台。这份成就,离不开每一位作者的辛勤耕耘、每一位读者的热忱关注以及每一位同仁的无私奉献。在当今世界,信息通信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蓬勃发展,邮政服务持续创新,教育领域不断变革。这些领域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都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未来。作为学术期刊,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去记录、传播和引领这些前沿成果与创新思想。因此,我们毅然决定对学报进行全面改版提质,以更好地服务于学术界、产业界和教育界。这一改变,不仅是期刊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回应行业需求、助力学术繁荣的重要举措。

    2025年01期 v.2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投稿须知

    <正>稿件应按下列格式依次排列:文章题目;作者名;作者单位名称、地址(具体到城市),邮编;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文章题目(英文);作者名(汉语拼音);作者单位名称、地址(英文),邮编;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文章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基金项目。根据学术出版规范的要求,对来稿格式及内容作出如下约定:一、题名、作者署名及工作单位1.选题新颖、题名简明。20个字以内为宜,必要时可加副题名,用较小字号另行起排。题末不用标点符号。同时附英文题名。2.文章应署作者名(如用笔名,请在来稿中附真名),署名之下应标明作者工作单位全称、单位地址(具体到城市)及邮政编码。同时附作者名的汉语拼音。

    2025年01期 v.24 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