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玲妍;宋燕辉;
数字经济时代,职业教育面临产业技术迭代加速与人才供需错配的双重挑战。以教培融合为理论框架,通过解构H职业技术学院“需求—资源—标准—成果”四维联动机制,揭示高职专业动态适配的核心路径:构建产业需求动态响应机制精准锚定能力坐标,打造育训资源共生平台突破职前职后资源壁垒,重构能力本位培养生态实现模块化课程与工单式教学创新,建立师资协同进化通道弥合技术代差。实证表明,该路径使专业对接产业匹配度、设备利用率显著提升,形成“职后痛点倒逼专业内容重构、企业标准驱动教学变革”的闭环生态,为高职院校破解结构性矛盾提供可复制的“需求驱动、双轨共生”范式。
2025年02期 v.24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3K] - 李伊;
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职院校传统课程建设面临理论与实践脱节、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教培融合理念,探讨一流核心课程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发现,教培融合强调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为一流核心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当前课程建设情况,识别出课程设计理念滞后、内容更新机制不健全、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等关键问题。基于此,构建了校企协同课程体系重构、面向职业能力的内容重构、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多元质量保障机制等系统化建设路径。研究表明,教培融合能够有效提升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前瞻性,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对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2期 v.24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 刘静;
在职业教育深化改革与教育数字化战略背景下,教培融合对教材内容、结构与功能提出更高要求,传统教材开发模式难以适应新时代教学实践。聚焦教培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建设中的现实挑战,厘清其在认知理解、开发机制与实施路径中的三重错位问题,引入POE结构模型,探讨其与职业教育教学逻辑的契合关系,并以此为驱动提出深度融合AI技术的“目标导向—任务驱动—资源聚合—平台承载—过程评价”五维开发结构,构建多元要素协同支撑的开发框架。形成一套具备理论支撑、结构清晰、实践可行的数字教材开发模式,对推动职业教育课程资源供给侧改革与教培系统协同创新具有积极意义。
2025年02期 v.24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 姚淼;叶伟;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职业教育质量提高和产业需求满足至关重要。基于教培融合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学逻辑,探究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价值意蕴,分析提升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高职院校健康发展以及产教融合走深走实的重要性,并针对高职教师在科研创新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如“重理论、轻实践”的思维习惯等问题,提出了“制度保障—平台支撑—项目驱动—评价激励”的突破路径,能有效提升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教学质量,为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供支持。
2025年02期 v.24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4K] - 赵悦;刘军华;陈岩峰;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共育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路径。厘清了教培融合的内涵要义及其与产教融合的逻辑关系,明确了教培融合理念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创新价值。针对目前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创新不足、教培课程共享不足、校企师资融合不足等现实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更新理念、强化育训一体思维,重构课程体系、构建教培课程共享生态,深化师资融合、打造校企共育教师团队,并辅以Y高职院校的实践案例佐证等措施,探讨教培融合视角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推动高质量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提供参考和建议。
2025年02期 v.24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